今年高考试题曝光,书法题占了60分!2021高考试题曝光 高考作文题考察书法知识 2018年,书法知识占9分 2019年,书法知识占17分 2020年,书法知识占44分 2021年,书法知识占60分 该重视了! ![]() 文字版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全国高考 一道作文题考察书法知识 分值直接设为60分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 踏踏实实,行事低调。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本本分分,遵规守矩。 出锋收笔,停滞迂回, 缓缓出头,三思后行。 描红摹字,一丝不苟, 孜孜不倦,一鸣惊人。 如果不懂书法 恐怕是连作文都写不出来了 在此提醒明年参加高考的学子 千万不要小看书法知识 平时多注意积累 这些分,万万不可失去哦! ![]() 再看看近三年的高考 考过的和书法有关的试题 01 ![]() 2020全国卷丨 语文卷 语文文字运用题 关于“中国印章艺术 和篆刻艺术”的阅读和理解 ![]() 文字版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的组成部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02 ![]() 2020全国卷ΙΙ 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 出现甲骨文的相关考点 更是考察学生对书法的了解 如果有书法知识储备 答对这题应该不难 ![]() 文字版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ΙΙ卷含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03 ![]() 2020全国卷III 文综卷 文综卷的历史部分 选择题出现 书法考点 选取唐代书法大家张旭的一句名言 考察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 ![]() 文字版 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04 ![]() 2019高考语文 江苏卷 ![]() 2019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来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清晰文字版 ﹀ 2019年语文高考(江苏卷)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书家和善书者 沈尹默 “古之善书者,往往不知笔法”前人是这样说过。就写字的初期来说,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韵一徉,四声清浊,是不能为晋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们作文,只求口吻调利而已。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写字的人们逐渐地在写字的点画过程中,发现了它,因而很好地去认真利用它,彼此传授,成为一定必守的规律。由此可知,书家和非书家的区别,在初期是不会有的。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爱好写字的人们,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凡是人为的规则,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 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着它而发生效力。在这里,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有天分、有修养的人们,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但是详细检察一下他的点画,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有时则不然,尤其是不能各种皆工。既是这样,我们自然无法以书家看待他们,至多只能称之为善书者。讲到书家,那就得精通八法,无论是端楷,或者是行草,他的点画使转,处处皆须合法,不能丝毫苟且从事,你只要看一看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遗留下来的成绩,就可以明白的。如果拿书和画来相比着看,书家的书,就好比精通六法的画师的画;善书者的书,就好比文人的写意画,也有它的风致可爱处,但不能学,只能参观,以博其趣。其实这也是写字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六朝及唐人写经,风格虽不甚高,但是点画不失法度,它自成为一种经生体,比之后代善书者的字体,要严谨得多。宋代的苏东坡,大家都承认他是个书家,但他因天分过高,放任不羁, 执笔单钩,己为当时所非议。他自己曾经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山谷也尝说他“往往有意到笔不到处”。就这一点来看,他又是一个道地的不拘拘于法度的善书的典型人物,因而成为后来学书人不须要讲究笔法的借口。我们要知道,没有过人的天分,就想从东坡的意造入手,那是毫无成就可期的。我尝看见东坡画的枯树石横幅,十分外行,但极有天趣,米元章在后边题了一首诗,颇有相互发挥之妙。这为文人大开了一个方便之门,也因此把守法度的好习惯破坏无遗。自元以来,书画都江河日下,到了明清两代,可看的书画就越来越少了。一个人一味地从心所欲做事,本来是一事无成的。但是若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不是意造的矩)的程度,那却是最高的进境。写字的人,也需要做到这样。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书者不知笔法,这一现象出现在写字初期,当时笔法还未被充分发现和利用。 B.唐代爱好写字的人渐多,有一批人好奇立异,自创规则,经生体就是这么产生的。 C.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都是严格遵守笔法的典型,他们都属于书家的行列。 D.元明清三代,书画创作每况愈下,优秀作品越来越少,与守法度的习惯被破坏有关。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写字的过程中,那些与实际不能完全切合的人为的规则,不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不能称之为笔法。 B. 书与画相似,书家之书正如画师之画,谨严而不失法度,而善书者之书正如文人的写意画,别有风致。 C.苏东坡天分高,修养深,意造的书画自有天然之趣,但率先破法,放任不羁,成为后世不守法度的借口。 D.一味从心所欲做事是不可取的,但写字的人如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却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17.书家和善书者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05 ![]() 2019高考数学 全国卷二 ![]() ![]()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2019全国高考Ⅱ卷数学第16题(5分),提到的一件文物一夜走红!它就是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书法家园在2019年5月,高考前发布过这枚印的故事(可以点击上面图片了解)。 06 ![]() 2018高考语文 全国卷二 2018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二) ![]() 07 ![]() 中考试题也有书法知识 不仅是高考 中考语文试题中 也不断有书法知识出现 2019年苏州中考试题 ![]() 2019武威市中考试题 ![]() 2017年山西省中考训练 2016年北京市高级中学招生考试(语文卷) ![]() ![]() 甘肃省的历史中考题 问:请选出下图中汉隶的代表作品? ![]() 某省历史高考题 问:请问下面这是哪位名家的代表作?该帖叫什么名字? ![]() 2015年北京市语文中考 ![]() ![]() 2014年广州语文统考 问:下面这四个篆书,请用相应简体楷书写出来 ![]() 当然,字写好了,不仅仅是考试可以加分,在学生平时的作业中,好的字能让老师感觉更加亲切,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在考试中,好的字必然能让批卷老师得到赏心悦目的享受,多给几分简直太在情理之中了!在以后的工作面试、生活当中,写得一手好字,也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正所谓,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一生受益。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文件。三个文件明确,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重要内容,家长们仔细读读吧! 1、《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适用哪些学生?答:《测评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强调素质测评要覆盖全体学生。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教育部将在全国建立一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实验区由各地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2、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有哪些?答: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 3、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什么形式呈现?答: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4、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依据是什么?答: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校可分年级段组织实施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应及时汇总、整理、存档、上报。 ![]() 5、当前,社会艺术培训门类很多,一些学生参加了社会艺术特长班培训、艺术考级、艺术比赛等,这些学生和家长很关心参加社会艺术培训算不算“校外学习”?参加社会艺术考级和艺术比赛的结果能否作为“艺术特长”认定的依据? 答:这的确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于“校外学习”,依据《测评办法》的文件界定,一不包括学生接受的家庭艺术教育,二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而只是指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实践性、体验性学习。 关于“艺术特长”,文件明确限定为“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长,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对于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许多专家学者十分担忧,一是认为功利化倾向严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认为将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不要听信某些机构移花接木解读政策文件的不实信息。 6、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结果如何使用?答:《测评办法》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的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