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中国字 · 做好中国人 | 苏士澍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苏士澍(第十二届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我是一个出版工作者,来到政协以后做调研,发现孩子们书写能力太差,所以在这10年当中,在两届政协常委两次大会发言,都强调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刻不容缓,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讲三个问题: 第一,新时代的美育,要吸取汉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 第二,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了解中国传统核心文化的通道,是新时代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新时代美育是对德智体美劳教育的促进和融合。 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 甲骨文中的“美”“育” 新时代的美育要吸取汉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汉字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用汉字写就的思想名著、医学经典、科学宏篇、文学著作都堪称人类文明瑰宝。联合国也将汉语列为主要工作语言之一,所以我们现在要强调孩子们对汉字的理解,不要因为孩子们用电脑和手机多了,就提笔忘字。 我们的汉字源于甲骨文,各种美都是相应而生。 先看“美”,《说文解字》中写到“美,甘也”。一是认为美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很美味,即羊大为美,美指味、色、声、态的好,以及指素质、才德或品质的优良。二是认为美是人戴着羊头在跳舞,与原始的跟巫术礼仪祭祀活动有关,这呈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捕猎、饮食之外的审美活动的朴素观点和审美意识的萌芽。这是对美的解释。 再看“育”,“育”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像妇女生孩子一样,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说文解字》中写到,“育,养子始作善也”。从甲骨文的字形中我们不难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孩子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提醒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铭记母亲的恩泽。二是“育”字不仅仅是生产,更是抚养与照料,用美好的事物去教育、养育孩子,使之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所以,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有很多课程都可以实现美育的功能,例如音乐、舞蹈、美术等等,新时代美育,要更好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的作用。 书法中的精气神 书法是艺术化的汉字,也是中小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通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原始底色和集体记忆,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养料与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刚柔、动静、虚实、方圆、大小、疏密、离合、齐整、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统一的审美范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华书法堪称中华传统文化最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冯承素摹兰亭序 鲁迅先生曾讲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民族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流传至今,在东晋的时代,我们的汉字因为美育的思想进去了,文人进去了,便使书法成为一个高雅的技术,成就了高雅的行书。 2014年,习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也再次强调,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标志,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着许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书法课必须坚持。透过书法,可以全面的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孩子们练习书法 朱之文副部长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中谈到:“大力开展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的美育实践活动,鼓励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设立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篆刻、剪纸等选修课程,广泛开展合唱、朗诵、集体舞、歌舞剧等校园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书法和美术教育是两种最基础的美育课程,尤其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两门课程开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 书法与新时代美育 再来谈谈新时代美育对德智体美劳的促进和融合。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到,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义,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在写好汉字的基础上,培养审美的眼光,艺术的力量,丰富每个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充分领略生活的美,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016年5月27日上午,在考察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期间,苏士澍主席在书法课堂上亲自辅导一名学生进行练习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种智力,我们经过两年多的走访观察,发现练习书法可以促进其中五种智力的开发,对培养孩子精神集中、身心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的思想也潜移默化的进入到了孩子们的思想中。 苏士澍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调研书法进课堂并题字“梦开始的地方” 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书写技能,还在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不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中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压力,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学习书法对于儿童的学习成长,成年人的工作,以及老年人的生活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2017年7月29日,苏士澍主席一行走进福州教育学院附中调研书法进课堂情况 总而言之,书法是中小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通道,传统文化是中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书法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传统文化为新时代美育增添底蕴与活力,以新时代美育助力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学生的终生发展,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上文字内容根据苏士澍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整理。) 2018年4月18日,苏士澍主席一行莅临绍兴市建功中学调研书法进课堂情况 2018年6月1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带队的调研团走进位于香港粉岭的五旬节于良发小学 2018年10月1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副秘书长吴占良一行赴山西太原调研书法教育工作 2018年10月1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副主席毛国典、宋华平一行走进文昌中学调研书法进校园工作 2018年10月2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一行来到“楷圣”故里书堂中学,调研书法进校园工作 文章来源于励知行微信公众号
|